交流动态
网站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交流  -  交流动态  -  正文
成伯清教授系列讲座报道

来源: 时间:2021-05-09 点击量:




成伯清教授系列讲座报道



4月21日至4月27日,南京大学蜜桃天美星空果冻京东成伯清教授在线上给蜜桃天美星空果冻京东师生作了5次主题讲座,主题分别是“社会学的修辞”、“社会学中的叙事转向”、“互联网时代的情感”、“轴心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理念及其情感基础”、“社会学理论:当代挑战与未来取向”。这五次讲座不仅汇集了成伯清教授在不同时期研究成果的精华,也饱含着他对于社会学发展的思考,使我校师生获益匪浅。

图片

1

社会学的修辞

图片
图片
图片

4月21日为成伯清教授的第一次讲座,讲座主题为社会学的修辞。成老师对社会学修辞的研究为学术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

首先,成伯清教授从一则故事出发,为我们展示了谋篇布局和讲述策略的重要性,主要从修辞的认知性、探究的修辞学、社会学的修辞和待开创的未来四个板块进行分析。

他通过追溯古希腊至现代工业社会人们对修辞的认知的转变,接着提出了学者们在探究的修辞学中的不同角度,用来重新审视社会学的四个问题,包括常识的问题、社会学者客观的旁观者还是故事的讲述者的问题、定量狂的问题和诊断—治疗研究模式的问题。最后成伯清教授认为修辞学的分析视角,在社会学中至今仍处在边缘地位,但仍是一个刚刚上路的旅程,具有待开创的未来。

通过成伯清老师的讲解,为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解答了一直以来对于社会学修辞这一领域研究的疑惑,让我们更能够加深对这一较为抽象问题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祛魅作用。


2

社会学的叙事转向

图片
图片

4月22日,成伯清老师的第二次讲座主题为社会学的叙事转向。在讲座的开始,成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叙事转向这一西方社会科学中受到关注的社会现象,从何谓叙事到对于范式性认知和叙事性认知的进一步区分及解释,他认为,范式性认知的运作,主要是通过范畴化或者概念化以及在范畴或概念之间确立关系的操作,来形成一个体系。界定一个概念,就是寻找属于这个概念的成员所分享的共同属性。范式性认知寻求的是同一性,这种认知通常并不关心同属一个范畴下的成员之间的差异,而叙事性思维的运作是通过强调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将之放在特定的时间脉络之中,抓住的是人类事务的意义的丰富性和微妙差别。而此类特性,是无法通过概念界定、事实陈述或者抽象命题来表达的。如果说范式性认知因此,关注的是行动中的共同一面,那么叙事性认知则是专注于每一行动的独特性。叙事原本是文学和历史学所关注的内容,如今被广泛引入到社会学领域。不仅是讲述时间故事的有效策略,且可使社会学在处理时间维度上更具批判性和反身性。将历史维度带回社会学,可以生动地展示时间的异质性,揭示社会世界的事件性,以另外可能的想象来松动板结的现实,同时也为社会学走出目前困境探寻一条路径。

接着,成伯清老师为我们解答了如何书写社会学的疑问,他认为社会学长期以来依循逻辑-科学的模式来建构自己的书写实践。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取向,可以描述与解释符合大数法则的现象,特别是复杂系统层面的共识性特征。以机制为中心的研究取向,不仅要比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取向更加深入,也更加贴近实际的社会生活。一般说来,特定的社会机制都有发挥作用的情境条件,在机制中也已经带有时间的因素,而且机制的研究属于中层理论的范畴。以叙事为中心的研究取向,则适用于两个相隔甚远的层面,一是个体的生命之流,一是宏大的历史之流,并且可以将两者联系起来。同其他两种取向相比,叙事无疑可以更加妥善地处理人类体验的时间维度。我们既可以通过叙事来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来讲述世界。


3

互联网时代的情感

图片
图片

4月25日,成伯清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第三次主题,互联网时代的情感,这一主题切合时代热点,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反响。成老师从问题的提出开始,介绍时代背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和传播技术正越来越深地介入到当代社会进程之中,重塑着我们的自我观念、权力体系和时空体验,互联网最为直接的社会作用就是方便人与人之间快捷地建立联系。情感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日趋个体化、原子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孤立和孤独之中,情感淡漠,造成无缘社会的悲剧。那么,互联网能否扭转这种趋势?接着,成伯清老师向大家提出了3个问题,一是社会意义的丧失,是否容易滋生无聊与厌倦?二是由于首属群体关系的解体、日益频繁的移民、家庭规模的缩小、社会流动的增强以及新型的媒体消费方式,是否强化了存在的孤独感?三是竞争的加剧、不确定性的增强以及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的瓦解,会使恐惧和焦虑的体验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吗?成老师通过分析上述的三个问题,结合互联网上的社会交往模式,特别是狂欢式的在线集群行为,可以看出一种新的社会性正在涌现。这种新的社会性既是参与者共同创造的结果,也是直接面对的环境,不仅表现出中介化和无中介的辨证,也逆转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全新的想象力和概念工具来理解和把握这种新的社会性。

最后,成伯清老师提出当代情感社会学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将微妙的体验与宏大的结构联系起来,特别是情绪氛围与系统涨落之间的关系。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以往难以想象的研究策略提供可能,比如通过超级计算机对新闻报道巾的情绪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和编码,最终可以精确地预测重大事件的发生;乂如,利用软件程序来处理海量网络情感信息,以监测网络上的公共情感趋势等等。现在已有很多新技术可供选择,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超越屏幕上闪烁摇曳、虚无缥缈的符号,真正地丰富人生和人性。


4

轴心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理念及其情感基础

图片

4月26日,第四次讲座,成伯清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是轴心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理念及其情感基础,社会结构情感结构都是巨变时代的不变,是超稳定结构,成伯清教授带我们回到超稳定结构形成之前,从情感体制的视角,分析中国文明的轴心时期诸子百家的秩序设计理念的竞争,详细论述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诊断与取向。成老师总结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三重秩序为横向的差序格局(亲亲)——孝悌、友信、慈爱,纵向的功名等级(尊尊)——忠诚、谨畏、恐惧和穿越的鬼神世界(尊天事鬼)——诚敬、恐惧,具有孝忠敬畏情感丛结。通过轴心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理念的梳理,启示我们:建构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应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中国社会的经验事实为目标,同时也是追求社会学本身的文化自觉。

5

社会学理论:当代挑战与未来取向

图片
图片

4月27日为这次成伯清老师讲座的收尾,第五次讲座的主题为社会学理论:当代挑战与未来取向,首先,成伯清老师提出了三个针对理论研究的批判性问题:经过后现代的解构、众声喧哗和理论竞赛,如今的社会学理论或社会理论陷于沉寂。因刺激过度,不复有理论的激动?学科分支化和研究碎片化,导致宏大理论风光不再,中层理论层出不穷?在数据生产、收集和分析能力日益增强的时代,理论驱动不如数据驱动来得容易?通过几个尖锐的问题来引出当代社会学研究的深刻变化与现实挑战,我们存在新的分化、新的力量、新的空间、新的时间、新的自我,更体现出理论的重要性,接着,成老师通过理论的用途、理论的类型、理论的构成,对理论进行详细的解析,呼吁中国学者能够关注理论研究,增强理论自信。

GO ON  


成伯清教授的五场讲座为我们奉上了一场理论研究的知识盛宴,解读经典,为我们普及社会学理论知识,开拓视野,讲述自己重要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及成果,对社会学的修辞、社会学叙事转向等基础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答问题,师生们提出“现代社会的个体化和孤立化是否导致社会学者失去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对网络评论极端化的看法、是否建议本科生和硕士生撰写理论性文章?”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成老师一一悉心解答,通过一系列讲座,跟随成伯清老师重温经典,创新思路,对于老师和同学们今后的社会学研究具有启示性意义。



排版:蜜桃天美星空果冻京东新闻中心陈秭伶

蜜桃天美星空果冻京东新闻中心出品




 

 

  • 微信二维码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蜜桃天美星空果冻京东东七楼蜜桃天美星空果冻京东 
邮编:430074 | 电话:027-87543152  传真:027-87543152
投稿邮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2015 ◎ 蜜桃天美星空果冻京东-腾讯网